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案例学习中心
ZAFU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ase Study Center

宁海徐霞客大道西延段暨大溪南岸绿化带景观设计

   要:本案例描述了宁海县徐霞客大道西延段暨大溪南岸绿化带景观设计总体规划。通过对场地的现状、周边居民的需求以及宁海县当地旅游业发展等主要问题的分析,来找寻项目的解决对策。整体规划旨在把徐霞客大道西延段暨大溪南岸绿化景观带打造成为集生态防护、文化旅游和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城市景观带,综合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实现城市的宜居宜业宜游。同时,充分考虑并挖掘当地人文历史文化进行整体规划,注重挖掘徐霞客文化旅游的主题,展示宁海风景名胜资源和风采。本项目曾获2013年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规划设计三等奖。

关键词:总体规划、徐霞客大道、人文历史、案例研究


案例概况

项目主体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包括徐霞客大道西延段和大南岸两条绿带,前者长3.8公里,宽30米,后者设计段长5.8公里,宽30米,两岸设计总面积约29.06公顷与本项目关系密切的徐霞客大道一期工程已于2000年建成设计地段以西的黄滨河绿带,相距4公里,但相互关联未来可能建设的龙桥东滨河绿带也与之一脉相承县内与徐霞客有关的其他景区主要有霞客古道,霞客公园。场地西延段溪岸呈自然状态,基本没有驳坎;南岸东部有直落式石驳坎,西部基本呈现自然状态。构思上综合考虑内外、城内外、县内外各种相关因素通过系统分析,找到本设计定位和思想源泉。规划旨在挖掘宁海县当地特色人文历史文化内涵,充分展示宁海风景名胜资源和风采。


项目规划把整个场地分为6个分区,分别为徐霞客大道城区段、徐霞客大道崇山段、徐霞客大道草湖段、南岸商务休闲区(东段)、南岸运动休闲区(中段)和南岸生态休闲区(西段)。通过对6个功能区不同方式的规划,徐霞客大道西延段暨大溪南岸绿化景观带打造成为集生态防护、文化旅游和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城市景观带,提升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宁海徐霞客大道西延段暨大溪南岸绿化带景观项目实施,把其打造成为了集生态防护、文化旅游和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城市景观带,是提升城市生活品味、实现宜居宜业宜游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成为了宁海旅游发展的一张新名片,极大地推动了宁海县当地休闲旅游的发展,彰显了宁海县独特生态魅力和文化风情,展现了《徐霞客游记》的历史文化内涵,推动了当地各种民俗特色文化活动的开展。

徐霞客古道.jpg




案例使用说明

宁海徐霞客大道西延段暨大溪南岸绿化带景观设计

一、教学目的与用途

1. 适用课程:风景园林规划、风景园林设计

2. 教学目的本案例以场地分析为基础,基于场地特征,对场地文化元素、场地现状资源与当地旅游产业三者进行有机融合,相互激活。旨在帮助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学习掌握场所解读能力,提供场地文化传承与资源保护的有效思路,培养其在认知场所基础上进行总体规划的全局思维。

二、涉及知识点

2.1场地分析及梳理

场地是承载园林设计项目的最基础条件,除了地理信息以外,更纠集了人文、植物、生物、历史、建筑等种种信息,场地分析就是问题认识的过程。

项目在开始前应充分分析场地与周围用地形成功能上的衔接与缝合,对地块功能定位及功能分区产生清晰认识。同时从整体规划入手,对地块所在的整体区域功能有实质性的认识,再结合地块,对场地的功能定位有清晰认识,这是我们开始一个项目的基本条件。再此基础上,再对地块红线、标高、地质、交通等有进一步的认识,这对地块的功能分区具有指导意义。

2.2场所特征提炼途径

场所特征常与资源特征相对应,资源又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保护、利用存在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提供依据,为场所的特色营建打下基础。应充分挖掘当地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保留场地中的以物质形式存在的资源,包括植物景观、文物古迹、人文景点、地质地貌等,以及伴随场所产生的故事、传说、民俗等非物质形式存在的文化。对场所的特色营建只是个提炼、提升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无中生有的过程,深入挖掘提炼的当地特色能够更吻合地脉传承的延续性。

2.3场地景观文化内涵体现

文化内涵是园林景观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一个优秀的园林景观一定会有文化内涵的体现,同时这也是园林灵魂的精华所在。项目在设计之初就以徐霞客为引,在1613年春,徐霞客来访宁海,并将游记列为《徐霞客游记》开篇作。为了进一步弘扬徐霞客精神,促进旅游业发展,传承文化,造福民生,让后人在当代也能感受到古代文人的精神,项目规划上充分利用石景矮墙等建筑小品展示徐霞客旅游文化和宁海地方特色文化;例如在部分景墙上设置表达徐霞客文化与宁海文化的浮雕、局部地面铺装设置足迹内雕,表达徐霞客景观足迹、局部石头面上刻徐霞客内容、以宁海传统诗词作为景观小品的造景元素等表现收发体现当地文化内涵,从而满足城市居民休闲需求、营造丰富的城市景观。